當前位置:首頁 > 黨史研究

【學史治史大家談】孫英:中共黨史研究中的歷史思考、現實思考、理論思考

2024-01-10 15:10:50來源:宣教處

孫英:中共黨史研究中的歷史思考、現實思考、理論思考


摘要

在中共黨史研究中,重視三個方面的思考,即歷史思考、現實思考、理論思考,具有重要意義。三個思考不是分別孤立進行的,也不是遞次進行的,雖然在某種情況下某一方面可能突出一些,但總體上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三位一體地進行的。

1

中共黨史研究要求達到說明歷史,回答歷史是什么的問題;解析歷史,回答歷史為什么的問題;深究歷史,回答歷史的價值問題。要達到上述目的,就需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進行歷史思考。

根據歷史客體的復雜性質,歷史思考的關鍵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著重把握以下兩個基本要點。

第一,以歷史空間的客觀實在為根本依據,從橫的方面對歷史進行全面考察。具體來講,就是既要考察歷史本身的“客觀實在性”,又要考察歷史“是由什么社會環境決定的,是怎樣決定的”。第二,以歷史演進的客觀過程為根本依據,從縱的方向對歷史探本求源。這里,要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追溯歷史的本源,把握歷史的全貌。我們研究某一段歷史,認知某一段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往往需要追溯更早的歷史,以明了歷史的來龍去脈,說清歷史事實的源流。例如講黨創立的歷史,我們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中提出其歷史大背景要從1840年講起,這不是說以往的黨史著作關于黨誕生的歷史大背景從五四運動講起或從辛亥革命講起就不對,而是說那樣講還不能更全面、深入、本質地闡明這一重大歷史課題,只有從1840年鴉片戰爭講起,才能回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重大事件的真正源頭。因為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之開局,是中國歷史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全民族覺醒、以各種方式救亡圖存、尋找復興之路的開端,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樣一種偉大的歷史潮流和不懈的人民求索中誕生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深刻地說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二是不能割斷歷史,甚至否定歷史。比如,改革開放無疑是對“文化大革命”的徹底否定,是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犯錯誤的否定,但這并不是否定“文化大革命”這一歷史時期,并不是否定社會主義改造及此后的整個歷史。因為,盡管當時有“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一些失誤和挫折,有“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錯誤,但更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黨和人民群眾對“左”傾錯誤的抵制和糾正,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外交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從歷史連續性的角度,我們必須看到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發展,為改革開放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這是改革開放得以順利展開的前提和基礎。

2

中共黨史研究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進行現實思考。歷史與現實密不可分,只有了解過去,才能認識現在,把握未來。通過對黨史的深入了解進一步認識現實,又從黨史中為解決現實問題尋找經驗、發現智慧、啟迪思維。這是黨史研究最重要的意義。

現實思考大致包括以下四個要點。

第一,從現實出發,針對現實需要,提出歷史課題,作出歷史解答。因此,在中共黨史研究中堅持現實思考,就必須科學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認清時代的基本特征、發展方向、主要矛盾;科學認識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了解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主要目標和根本任務;科學認識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把握黨的性質、宗旨、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以及黨組織狀況的新發展、新變化、新特點。在正確認識和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基礎上,提出具有時代價值的、需要作出歷史性解答的課題。在新形勢下,我們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我們黨身處復雜多變的世界環境中,肩負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富裕的歷史重任,面臨著長期執政的考驗。現實提出的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怎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怎樣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黨史研究要重點圍繞這些重大問題,總結新的歷史經驗,提供新的歷史借鑒,作出新的應有貢獻。

第二,現實思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站在時代的高度挖掘歷史的現實意義。站在時代的高度研究中共黨史,就是要站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果的理論高度,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高度,站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站在現代科技手段條件的高度,借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一切可以借鑒的理論和方法,對歷史作出新的科學解釋。只有這樣,黨史事件和人物所包含的豐富的歷史意蘊、歷史智慧和歷史的本質、規律才會顯現出來,對現實發生重要的借鑒作用。這是歷史客體的豐富內涵與現實需要有機結合的結果。高度決定視野,眼界決定境界。只有與時俱進地站在時代的高度,用最新的理論素養、思想水準、文化情懷、學術眼界和科技手段研究黨史,才能“一覽眾山小”,使黨史研究的生命之樹長青。

第三,現實是歷史的結果,又是未來的先兆,現實思考要從“結果”的緣由中尋找前行的路標。從現實需要中提出研究課題,再從現實存在的線索入手展開對歷史的研究,這是一種“從后思索”的研究方法,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來的。現實是歷史的延伸拓展。同時,現實又是未來的起點。

第四,現實思考重在尋找歷史的智慧和啟示。我們黨歷來強調黨史研究為現實服務的基本屬性,注重黨史研究的現實性品格,總是從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現實需要出發,對歷史進行研究和總結,從對歷史規律的不斷認識和把握中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道路與經驗,不斷開辟未來發展的新境界。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經多次系統研究和全面學習黨的歷史,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兩個歷史問題決議的形成。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鄧小平多次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目的是通過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得失成敗,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努力尋找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985年4月,他說:“從建國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績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說都是成功的……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因此,當時迫切需要全面深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史的研究。而這次深入研究,對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我們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成就,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矛盾、問題、困難和挑戰,需要加以有力應對;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有大量新鮮經驗需要總結,理論上需要對新的實踐和新的經驗進行概括,工作上更需要新的理論指導。因此,黨史研究重點必須轉移到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上來。

3

在中共黨史研究中,最高層面的要求是進行理論思考。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第一,抽象力是理論思考的基本特點和重要工具。就中共黨史研究來說,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很好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就理論思考的角度來看,對歷史作表面化、一般化敘述的作品多,有分析、有觀點、有理論深度的著作還少了些;堆砌史料、羅列文件的多,抓住歷史的核心要素、科學地具體再現歷史真實、揭示歷史內在本質和規律的還少了些;進行個案研究、微觀研究的日益豐富,這是非常必要的,但過分執著于歷史的細枝末節和瑣碎考證,缺失宏觀背景、缺少理論關懷、缺乏問題意識,歷史就會變得支離破碎。這些都是應該下力氣解決的。

第二,堅持理論思考,實現理論創新,推動事業發展。我們黨的歷史同樣鮮明地說明了這一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正確認識到當時的中國是由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間接統治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這個基本特點,得出了只有槍桿子才能出政權、中國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基本結論,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通過對中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的經驗教訓進行反思,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速度太慢不是社會主義、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一系列重要論斷,從而形成了黨的基本路線和這個基本路線要堅持一百年不動搖的重要思想,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

堅持在中共黨史研究中進行歷史思考、現實思考和理論思考,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的、正確的理論指導,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列寧認為,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觀點,就不會有社會科學。這里的社會科學當然也包括歷史科學。中共黨史研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決黨史問題,保證黨史研究的正確方向,科學認識和總結黨的歷史,推進黨史研究各領域不斷發展。

二是堅持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黨性是一個政黨所固有的政治屬性,也是其階級性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中華民族先鋒隊、中國各民族人民利益忠實代表和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統一。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是對客觀事實和規律的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正確認識。科學精神是對科學真理的真誠追求。堅持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就是要堅持用是否真正做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切實做到以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為歷史的評價標準,正確處理黨的歷史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關系。只有這樣,黨史才能成為信史,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黨史的結論才能貼近真理,富有科學的說服力;黨史才能起到春風化雨、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是貴在解放思想,獨立思考。這是黨倡導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黨的一條重要的歷史經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倡導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從而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時期尖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他強調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辦。外國的經驗要借鑒,但不能照搬照抄某一種模式。他在1988年5月18日會見莫桑比克總統希薩諾時指出:“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只有解放思想、獨立思考,才能放開視野、開拓創新,富有創造性地進行歷史思考、現實思考和理論思考,取得黨史研究的豐碩成果。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文摘摘自《中共黨史研究》2016年第2期。)


(來源:河北黨史 2020-05-09

主辦單位:徐州市史志辦公室 ?Copyright 202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老網站入口

備案號:蘇ICP備07508860號-1 蘇公網安備 32060202000505號 Design by : 徐州億網